上巳节是什么(上巳节是什么时候几月几日)
“以上巳节”是指我们中国古代传统的节日,也称为“上巳节”、“巳日节”等。它的名称中的“巳”字表示时辰,就是我国古代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,‘巳时’就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这个时间段。因此,“以上巳节”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举行的节日。整个节日历时三天,分别是上巳日、中巳日、下巳日。
“以上巳节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范仲淹。据传,范仲淹治理黄河时,在巡河过程中发现民间习俗,有人们在每年的巳日(每个月的巳时),在家门口烧纸、宰鸡祭祀以示求平安,还有用蒲包、柴枝等物挂在门口避邪,这一种祭祀称为“巳时祭祀”,也称为“祭龙节”。范仲淹认为这种节日没有什么不好的,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强人们的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。因此他便在庐州试行,市民们相继效仿。后来“巳时祭祀”逐渐演变为“上巳节”。
在中国古代,每年的上巳节都是举国欢庆的大节日。为表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祖的纪念,人们会祭祀祖宗,祈求上天平安、祥瑞。也经常会举办一些民间文艺活动,如民间戏曲、泥塑等活动,为整个节日注入了更多的民俗文化元素。在清明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,人们还会祭扫孝心和缅怀逝去的亲人、烈士,因此,有人们说道:“清明的坟头,巳时的宗庙。”
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,现在的“以上巳节”也渐渐变得复杂多样。除了经典的祭祖、守岁、赛龙舟、逛庙会等活动外,还衍生出了一些现代的节庆内容,如网购、旅游、晒晒朋友圈等等。这些活动让整个节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,也让传统节日的魅力更加地展现出来。
在今天的中国,虽然现代生活变化快速,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关注性、热爱度都从未减弱,尤其是“以上巳节”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和喜爱。我想,这个传统的节日即使再多年、再多世纪后,都会一直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,看得见祖先的智慧,看得见我们的生活,更知道我们对未来的期待。